广州地化所参加广州市全国科普月主会场活动暨第八届广州科普嘉年华

  

9月6日—7日,广州市全国科普月主会场活动暨第八届广州科普嘉年华在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参加了本次科普活动,展出了最新的“地质月球仪”和我所取得的陨石坑研究的科研成果,为公众普及行星科学相关知识。

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引力造就了地球潮涨潮落的生命律动,孕育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凝结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文化情愫。古往今来,人类对月球的好奇与探索从未止步。“哇,好大的月球仪,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精美的地质月球仪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及市民驻足参观。地质月球仪标注了月球上多达1万多个撞击坑、81个撞击盆地、17种岩石类型等,另外标注了嫦娥工程、阿波罗等着陆点等。这个精美的“地质月球仪”,不仅是一件展现月球地形地貌的珍贵艺术品,更承载着中国科学家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讲解员为现场公众讲解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嫦娥工程带回了的月壤样品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等行星科学科普知识。

通过本次展览,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月球的地形地貌:撞击坑、盆地、山峰、海湖等,以及中国、美国、俄罗斯(含苏联时期)多次发射的月球探测器的着陆位置等。面对青少年充满想象力的提问,科普志愿者耐心解答。在趣味性十足的问答间,科学探索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悄然种下。

本次活动作为《科普法》修订颁布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由广州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汇聚全市近200家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及科技科普企业力量,为广大市民奉上一场贯穿全月、覆盖全域、惠及全民的科普盛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