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化所院士专家参加第二届地球与行星科学科普科教研讨会并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4月24日至29日,第二届地球与行星科学科普科教研讨会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25年科普工作会议在扬州盛大举行。包括众多院士、专家在内的百余位代表齐聚扬州,共同推动我国地球与行星科学的科普科教事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谢先德院士、赵太平研究员、丁翔研究员等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同时参与"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科普巡讲活动。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在开幕式上,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谢先德作《院士要带头做科普科教工作》的报告,他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科普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强调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创作,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精神财富。他还介绍了自己在广东省推动科普工作的经验,包括组织院士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座等活动,鼓励青年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谢先德院士致辞
在大会报告环节,马跃良副研究员作了《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的科普工作:实践与思考》的分享,介绍了广州地化所近年来开展的科普工作。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地球与行星科学科普科教的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包括如何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优势,将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有效结合,以及激发青少年对地球与行星科学的兴趣等。
马跃良作科普工作分享报告
会议期间,谢先德院士、赵太平研究员、丁翔研究员、黄晓函博士分别在扬州市朱自清中学、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扬州大学、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扬州市东花园小学、扬州市育才小学、邗江区实验学校西湖分学校、邗江区第一中学8所大中小学,以《小行星-陨石一陨石撞击坑》《地球的馈赠:矿产资源与人类社会》《大气颗粒物污染:你长啥样?从哪儿来?》《神秘的海底世界》为题,开展了9场科普报告和科学家探索精神宣讲活动,3700余名学生现场聆听。这些活动为院士专家与师生们搭建了面对面深入交流的平台,将地球科学的独特魅力直接传递给青少年学生。这不仅拓宽了科普教育的渠道,更为青少年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科学家、感受科学魅力、了解科学知识的宝贵机会。
谢先德院士在扬州市朱自清中学活动现场
赵太平研究员在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活动现场
丁翔研究员在扬州市邗江区第一中学活动现场
黄晓函博士在扬州市育才中学活动现场
此次第二届地球与行星科学科普科教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地球与行星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推动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广州地化所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创新科普形式,提升科普质量,为我国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两翼齐飞”提供有力支撑。